讓我們聊聊文化如何形塑你的身份,以及當你感到迷失時,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你重新找回方向。
《在文化、職涯、與身份認同交會中,尋找自我》
作者:馮少瓊,註冊社工,心理學碩士
如果你想了解文化衝擊如何以隱形卻強大的方式影響你的生活壓力,歡迎閱讀相關文章:《看不見但強大:文化衝擊如何造成壓力》。
在這篇文章中,我將探討文化如何形塑你的身份,以及當你感到迷失時,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你重新找回方向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當兩個世界相遇,三條分岔路
要弄清楚自己是誰、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,本來就不容易。對來自移民家庭的年輕人來說,這樣的探索可能更加複雜。你可能想讓父母感到驕傲、保持與文化的連結,同時也想融入一個有著不同期待的社會。這感覺就像同時在聽三個 GPS 的指示——你的內心說一套,家庭說另一套,而社會則在後座大聲喊話。
家庭文化會影響你看待世界的方式。它可能教導你尊重、責任感,以及與社群保持緊密連結的價值觀。但同時也可能帶來強烈的期待——關於你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,以及如何生活。有時候,這些期待與你真正渴望的生活並不一致。
例如,你的家人可能希望你成為醫生、律師或工程師——這些被認為安全且受人尊敬的職業。也許你的內心更傾向於藝術、社工,或創業。這時,內在的衝突就開始了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職涯與身份:誰在掌舵?
研究發現,來自重視家庭與社群文化的年輕人,在選擇職涯時往往更容易受到家庭期待的影響;而來自重視獨立性的文化的年輕人則傾向於追隨個人喜好。如果你同時處在這兩種文化之間,很容易感到卡住。
這種衝突不僅限於職涯選擇,也關乎你的身份認同。你可能覺得自己過著兩種生活:一種是在家裡,另一種是在外面。在家裡,你可能享受傳統食物、慶祝節日、使用家人的語言;但在學校或職場,你可能更喜歡主流的飲食與時尚,與朋友們打成一片。這種經驗被稱為「雙文化身份衝突」(bicultural identity conflict)。《神經與精神疾病期刊》(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)的一項研究指出,經歷這種衝突的人常常在自尊與身份清晰度方面面臨困難。
另一層壓力是「文化適應壓力」(acculturative stress)— 在努力適應新文化的同時,又想保留原有文化所帶來的情緒負擔。另一項研究發現,這種壓力可能導致焦慮、憂鬱,以及一種「無處可歸」的感覺。
什麼能夠幫助我們?
幸運的是,研究也指出了一些有效的應對方式。擁有對自己文化身份的正向連結能夠提升自信並減少壓力。學習融合兩種文化的價值觀—這被稱為「雙文化整合」(bicultural integration)—可以幫助你在生活中找到更好的平衡。例如,有些人會在家享用傳統料理,同時也參與朋友間的主流社交活動;他們學會了擁抱自己身份的兩個面向,而不感到衝突。
家庭的支持也非常重要。當父母願意分享傳統並開放地談論身份認同時,能幫助年輕人感到更有根基。感受到自己是更大文化社群的一部分,也能帶來歸屬感與支持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讓我們一起探索
好消息是——你並不孤單。許多年輕人正在經歷類似的挑戰,而我們有方法可以讓這段旅程變得更輕鬆:
- 從思考你最重視的事物開始。寫下來,或與你信任的人談談會有幫助。心理治療也是一個安全的空間,可以探索你的想法。
- 試著與家人進行坦誠的對話。這可能會有些尷尬,但分享你的夢想能促進更深的理解。
- 尋找榜樣:那些曾面臨類似選擇並找到自己道路的人。他們的故事能夠啟發並引導你。
別忘了社群的力量!無論是朋友、導師或支援團體,建立連結能讓一切變得更容易。
在 Transforming Emotions,我們有治療師、定期工作坊與團體活動,幫助你探索在家庭、職場與生活各個面向中不斷演變的身份認同。
歡迎加入我們。我們將一起反思、分享與支持彼此——也許會笑,也許會哭。但最重要的是,我們將一起邁出前進的步伐。
Karis is accepting new clients.
Schedule a Free 15 Minute Call with Karis. You can also jump straight into a first session if you’re ready.









